2017年工業機器人行業現過熱端倪!
據報道,工信部目前正制定行業規則,以提高準入門檻,嚴厲控制產業機器人高端產業低端化和低端產品產能過剩風險。
近年來制造業企業轉型進級的突出特點是機器人大量應用。統計表示,自2013年成為世界最大產業機器人市場后,我國產業機器人應用量大幅俯沖。2014年全國銷售產業機器人超5.7萬臺,增長54%;2015年銷量增至6.8萬臺;2016年機器人裝配量更是高達8.5萬臺,超過全球新增產業機器人數量的30%。
專業機構預測,2017年我國產業機器人銷量將達10.2萬臺,累計保有量將接近45萬臺,本土機器人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從2012年的不足5%,增至2017年的30%以上;2020年,我國產業機器人保有量將達80萬臺以上,埋伏市場必要價值近5000億元。
今年4月,工信部發布了《機器人產業發展籌劃(2016—2020年)》(以下簡稱《籌劃》)。根據該《籌劃》,2020年中國國產品牌的產業機器人年產量目標為10萬臺。目前,產業機器人已廣泛服務于國民經濟37個行業大類,91個行業中類。2016年,3C(計算機、通訊裝備和其余電子裝備)制造業和汽車制造業,在國產產業機器人銷售總量中占比分別為30%和12.6%。
轉型進級帶來的弘大必要,造成了行業出現過熱的苗頭。據統計,國內重點發展機器人產業的省分有20多個,機器人產業園區40余個。近兩年,機器人企業數量從不到400家迅速增至800余家,而產業鏈干系企業超3400家。其中,僅浙江機器人企業數量就有280余家。賽迪研究院裝備長到處左世全坦言:“我國機器人產業存在一定程度的過熱,低水平重復培植、自發上馬的現象在部門地區實在實在存在。”
產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克日表示,機器人領域高端產業低端化和低端產品產能過剩的風險,已經引起了有關部門高度重視。
有專家指出,中國產業機器人行業中,海外品牌占據了中國產業機器人市場60%以上份額,技能復雜的六軸以上多關鍵關鍵機器人,海外公司市場份額約90%;作業難度大、國內應用最廣泛的焊接領域,海外機器人占84%;高端應用集中的汽車行業,海外公司占90%份額。2016年,國產品牌的產業機器人銷量達到2.2萬臺,市場占有率為32.5%,首次打破三成。而在2013年,國產品牌的產業機器人市場占有率僅為25%,其余的市場份額為發那科、abb和安川電機等外資機器人企業所斬獲。
盡管近年來,我國企業雖然在機器人核心部件精密減速器、伺服電機等研發上取得了“點”的打破,并已投產,但我國企業在機器人核心技能方面尚有很大差距,可靠性仍需持續提升。其余,對焊接、手術醫療等復雜技能的控制很不足,特別在感知和控制技能、人機交互技能等方面,需加速追趕。
專家指出,如何由數量、速度型轉釀成風致、內涵型,是今后本土機器人產業發展最大的成就。以廣東東莞為例,該地區從事與機器人產業干系企業超200家,但大多數或購買海外裝備集成,或采購海外核心零部件組裝,有知識產權的不到1/3。
低端產能過剩,也與各地政府的補助有關。據賽迪研究院、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等單位查問訪問創造:許多地方政府部門或顛末進程補助用戶直接支持,或對機器人臨蓐企業直接給予技改資金、股權投資、首臺套保費補助等資金扶持。這些地方扶持政策在推動產業發展的同時,也會激發導致重復培植、惡性競爭等成就,導致企業產品風致參差不齊,削弱了用戶應用自主機器人的信心。
標簽:   工業機器人 關節機器人